9月30日,山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山西省標準化條例》。山西省作為全國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省份,條例將為標準化改革向縱深發展提供法治保障。本條例將于12月1日起實施。
當前,山西正處于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處于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的重要時期。在這種時候,尤其需要標準引領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標準支撐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需要標準提高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能力。制定《山西省標準化條例》,是山西省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一項重要法治成果,是省人大常委會和省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按照“四為四高兩同步”的總體思路和要求,以法治的方式做好“標準化”這篇大文章的成功實踐。
條例是山西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引領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條例是推進標準化綜合改革、支撐創新驅動發展的有力抓手;條例是通過完善標準化建設、提升質量和競爭力的制度驅動;條例是提升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法治保障;條例是標準化引領和支撐高質量發展、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的有力引擎。條例從加強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與行業管理部門的協同配合,建立公開、透明的標準化工作信息平臺,強化行業專家的支撐作用、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的骨干作用以及全社會的監督作用,引導社會各方參與標準的申報、制定、實施、監督等方面著手,致力于提高市場標準有效供給、提升標準的整體質量,以高標準建設推進高質量發展。標準化條例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發揮好政府作用,全面建立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鼓勵企業制定并執行高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鼓勵學會、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和產業技術聯盟會同市場主體共同制定滿足市場需求和產業升級的團體標準,供市場選擇,有助于激發企業活力,促進轉型發展。山西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淵表示,“今天,標準化工作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功能定位更高,作用范圍更大,形態模式更新,供給體系更加多元。創新成果可以通過標準化迅速擴散和轉移,進一步加快科技成果市場化和產業化步伐,推動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的發展。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推進標準化工作改革,就是以標準共建共享和互聯互通,支撐和推動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產業創新和管理創新,促進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不斷夯實創新發展的技術基礎。”
作為標準化工作的主管部門,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李志強表示,下一步,要抓好《條例》配套文件的制修訂和落實落地;也將會同有關部門結合“世界標準日”等專題活動,舉辦專題培訓班、研討會、講座等形式做好普法宣傳;還將重點圍繞“六新”定標準工作,主動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演進趨勢,加強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建設,強化融合創新理念,促進標準研制與科技創新、產業融合發展,重點協調推進14個戰略新興產業領域標準制修訂工作,增加中高端標準有效供給,增強標準供給結構對標準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助力蹚出一條以高標準推動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路來。